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
2024 11 v.43 26-29+43
葫芦素煤矿2-1煤层自燃指标体系分析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52274229);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51974236); 榆林高新区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(ZD-2021-13);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(2021JC-48); 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科研计划(21JP078)
邮箱(Email):
DOI: 10.20120/j.cnki.issn.1671-749x.2024.1105
中文作者单位:

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;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;陕西宇晟科瑞安全技术有限公司;

摘要(Abstract):

为了研究葫芦素煤矿2-1煤层煤自燃指标体系,利用煤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指标实验开展了葫芦素煤矿21404工作面采空区不同氧浓度煤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及临界值研究,并分析了煤样自燃过程中气体产生规律及煤样的升温规律。研究结果表明,煤体温超过70~80℃,煤体CO产生速率、氧化放热强度、耗氧速度和升温速度均增加,故分析葫芦素煤矿2-1煤层临界温度为70~80℃;当煤温超过100~110℃时,耗氧速度以及CO、CO_2、CH_4等气体的产生率均急剧增加,故推断2-1煤干裂温度为100~110℃;确定了煤自然发火预警体系的指标气体,包括CO、C_2H_4、C_2H_2。根据CO、C_2H_4、C_2H_2等煤自然发火指标的生成规律,确定了葫芦素煤矿2-1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性气体及临界值,临界值为CO<30×10-6、CO≥30×10-6~80×10-6、C_2H_4>0、C_2H_2>0。研究结果对葫芦素煤矿2-1煤层煤自燃火灾预警和防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关键词(KeyWords): 煤自燃;氧浓度;标志性气体;临界值
参考文献

[1] 杨方亮.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现状分析与前景探讨[J].中国煤炭,2020,46(10):67-74.

[2] CHRISTOF R.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[R].London:BP Amoco,2017.

[3] 程良.煤矿井下防灭火措施研究[J].工程建设与设计,2019,44(24):44-45.

[4] 刘蓓蓓.煤矿开采火灾防治措施探讨[J].民营科技,2017,23(12):114-114,145.

[5] 赵婧昱,张永利,邓军,等.影响煤自燃气体产物释放的主要活性官能团[J].工程科学学报,2020,42(9):1139-1148.

[6] 赵彦辉,王栋,李波,等.煤程序降温实验研究[J].煤炭技术,2014,33(11):332-334.

[7] 胡新成,杨胜强,周秀红.煤层自然发火指标气体研究[J].煤炭技术,2012,31(5):94-96.

[8] 张慧君,司文.山西矿区煤自燃指标气体预测研究[J].能源技术与管理,2012,37(2):127-129.

[9] 肖旸,王振平,马砺,等.煤自燃指标气体与特征温度的对应关系研究[J].煤炭科学技术,2008,36(6):47-51.

[10] 石建丽,张人伟,毕言峰.七五煤矿煤层氧化自燃指标气体的选择[J].煤矿安全,2012,43(3):142-146.

[11] WANG H Y,TIAN Y,LI J L,et al.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effect and gas release laws of coal-polyurethane cooperative spontaneous combustion[J].Scientific Reports,2021,11(1):1-13.

[12] 寇砾文,蒋曙光,王兰云,等.煤自燃指标气体产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[J].矿业研究与开发,2012,32(2):67-70,116.

[13] 何萍,王飞宇,唐修义,等.煤氧化过程中气体的形成特征与煤自燃指标气体选择[J].煤炭学报,1994,19(6):635-643.

[14] 王振平.基于指标气体的煤自燃程度判定技术基础研究[D].西安:西安科技大学,2006.

基本信息:

DOI:10.20120/j.cnki.issn.1671-749x.2024.1105

中图分类号:TD752.2

引用信息:

[1]郝英豪,宋强,李民等.葫芦素煤矿2~(-1)煤层自燃指标体系分析[J].陕西煤炭,2024,43(11):26-29+43.DOI:10.20120/j.cnki.issn.1671-749x.2024.1105.

基金信息: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52274229);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51974236); 榆林高新区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(ZD-2021-13);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(2021JC-48); 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科研计划(21JP078)

检 索 高级检索

引用

GB/T 7714-2015 格式引文
MLA格式引文
APA格式引文